9.民族复兴的三种境界
山东考生
王国维曾在《人间词话》中提出词的三重境界,如今我也想断章取义地效仿他提及民族复兴的三重境界。
境界一:“欲说还休,却道天凉好个秋”
正如鲁迅在《纪念刘和珍君》中所说:“长歌当哭,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”,任何伟大的事业的成功,必先经历长期额折磨与挣扎,才能浴火重生,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:植物的疯长,必须经历数年扎根与蛰伏,以稚嫩胚根冲破泥土障壁,方迎来参天的新生;哈姆雷特的复仇,也同样以精神和心灵的折磨与痛苦为代价;中华民族更是首先忍受了一段暗无天日的时期,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”,没有欲说还休的挣扎为思想奠定基础,没有无数的抉择为精神打磨抛光,如何坚定地向着复兴之路走去?
境界二:“乘长风破万里浪”
展开剩余54%“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,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,这两种行为,哪种更高贵?”我的回答是:“同样高贵”。因为二者不是背道而驰,而是承接关系,沉默的尽头不是灭亡,而是爆发。艾青在《我爱这土地》中写道:“假如我是一只鸟,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”,恰若十月革命的第一声号角,五四运动的第一次呼告,寄托着民族希望的海燕正以呼天抢地之势嘶叫,乘着暴风雨的疾风冲破雨幕的阻挠向远处飞去。这是爆发的时刻,更是一个民族撕开黑色大幕,露出微光的转折时期。
境界三:“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。”
一个民族的“起来”,不是政权的建立,不是疆界的划分,而是人民思想意识的觉醒。然而,当一个民族长期处于压迫之中,便会成为康德口中的“自以为奴”的人。这时候,无比需要一个人来唤醒他们。古往今来,这样的人很多。鲁迅以笔直刺黑暗,唤醒麻木的灵魂;老舍“炸不死就写稿子”做精神的引路人;李大钊英勇就义,枪声振聋发聩,惊醒沉睡的国民。如今,这个任务落在了我们肩上,正如马克思《在(人民社)创刊纪念会上的讲话》中提到的:“我们知道,要让社会的新生力量最好地发挥作用,必须由新生的力量来掌握。”这些新生力量正是我们青年。我们要以“诚心的炽热的光彩”探照民族复兴之路,用“带血的手”拥抱我们的民族。
雪莱在《致云雀》中说:“若我能得你歌中一半的欢欣股票配资开户炒股,必将使世人倾听。”现在,我们正处在民族的复兴的第三种境界,必须行动起来。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将云雀的欢欣传遍世界的角落。
发布于:广东省天牛宝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